一、關于結核病日的來歷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英語:World Tuberculosis Day,或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定于每年的3月24日,是紀念1882年德國微生物學家羅伯特·科赫氏向一群德國柏林醫生發表他對結核病病原菌的發現。世界衛生組織于1993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第46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宣言”并積極宣傳此病的防治的重要。
2024年3月24日是第29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你我共同努力 終結結核流行”。旨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呼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共同終結結核病流行,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二、關于結核病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傳染病,它由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引起,結核桿菌可累及人體除指甲、毛發以外的全身各個臟器,其中以累及肺部即肺結核最為常見。
三、主要檢查方法
①X線胸片檢查:是診斷肺結核的常規首選方法。病變多位于上葉尖后段、下葉背段和后基底段,呈多態性。,即有滲出的片狀或斑片狀浸潤影、有增殖的結節影、條索影和鈣化影,密度不均勻,邊緣較清楚,病灶變化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灶。
②直接涂片抗酸桿菌鏡檢:是簡單、快速、易行和較可靠的方法,但欠敏感,通常菌量≥104條/mL方能檢測陽性。痰涂片陽性僅說明痰中存在抗酸桿菌,我國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并不多見,故痰中檢出抗酸桿菌對診斷肺結核有極重要的意義。一般至少檢測2次。
③結核菌素皮膚試驗(PPD):是判斷是否存在結核菌感染的主要檢測方法。皮內注射5 IU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48~72h后觀察皮膚硬結直徑大小,一般以≥5mm作為陽性判斷標準,≥15mm或局部水泡為強陽性。
④病原學檢查:直接涂片抗酸桿菌鏡檢是簡單、快速和較可靠的方法,但欠敏感,至少檢測兩次。沒有病原學檢查條件的基層醫院,或抗酸染色陰性仍懷疑肺結核者建議轉至上級醫院或結核病定點醫院。
⑤胸水檢查:存在胸腔積液者可行胸腔穿刺術抽取胸水進行胸水常規、生化、結核菌等相關檢查。結核性胸膜炎的胸水為滲出液,單核細胞為主,胸水腺苷脫氨酶(ADA)常明顯升高,通常≥40U/L。
四、結核病的知識問答
1、為什么不能隨地吐痰?
答:肺結核患者痰菌內含有大量的結核菌。如果隨地吐痰,痰菌中的結核菌排出體外并被塵埃包裹,他人吸入含有結核菌的塵埃,可能導致肺部結核菌感染。一旦人體抵抗力下降,極易發病。
2、治愈的肺結核患者還有傳染性嗎?
答:肺結核患者完成規定的療程,肺內病灶消失或形成硬結、鈣化,痰中查不到結核桿菌,說明患者已經治愈,已不再有傳染性。健康人與治愈的肺結核患者一起生活、工作和學習,不會受到傳染。
3、肺結核能治好嗎?
答:有效的抗結核藥物對肺結核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只要堅持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和全程的治療原則,絕大多數都能治愈。
4、結核潛伏感染者會變成結核病患者嗎?
答:結核潛伏感染者是否發病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感染菌量的多少、細菌毒力的強弱,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狀況等。
一般來說結核潛伏感染者大多數不會發病,而是處于潛伏感染狀態,只有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 潛伏在體內的結核菌才有可能生長繁殖,導致發病。
5、接觸了結核病人就一定會被感染嗎?
答:接觸結核病患者后會不會被感染,決定于很多因素,包括傳染源的病情嚴重性、排菌量多少、咳嗽頻度、病人居室的通風情況、接觸的密切程度和時間、接觸者的抵抗力等等。
6、卡介苗能預防結核病嗎?
答:卡介苗(簡稱BCG)是一種用于預防兒童結核病的減毒活疫苗。卡介苗已被列為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之一。卡介苗可明顯降低兒童患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的風險,對兒童肺結核也有保護作用。
7、懷疑患了肺結核應該怎么辦?答:懷疑患了肺結核,應到縣(區)級結防機構接受檢查和治療。我國各縣(區)都設有結核病防治機構,專門負責肺結核的診斷、治療和管理工作。懷疑得了肺結核,應及時到這些機構檢查和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肺結核能否治愈的關鍵。
8、治愈后會不會有后遺癥?
答:肺結核是可以治愈的,它既不會遺傳,治愈后也不會有后遺癥,關鍵是要堅持規律服藥,完成治療療程,按時去醫院復查。
9、肺結核有哪些危害?
答:肺結核如果不及時治療,會使你的肺部病變不斷擴大,從而影響你的健康、工作、生活,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同時還有可能傳染你的家人和朋友。
10、結核病如何預防?
基本環節: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關鍵環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結核病的有效方法。